老戲骨張少華已去世。但有關(guān)她與著名評劇表演藝術(shù)家新鳳霞之間的是非恩怨,卻仍被廣大網(wǎng)友爭論不休。
爭論的焦點(diǎn),無外乎有兩點(diǎn)。
一個是,張少華有沒有像新鳳霞的兒子——著名畫家吳歡所說的那樣,在特殊年代,帶頭抄砸新鳳霞的家,并將其“打殘”?有沒有搶走并不屬于她的齊白石先生臻品?
另一個是,張少華該不該為此事道歉?
其實(shí)對于我們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我們只想要個真相。
如果事情真像吳歡所言,那么張少華對此事發(fā)表公開道歉,也是應(yīng)該。
可是到最后,大家都沒等來張少華的一句“對不起”。
我想,大家更加在意的,是張少華對于年輕時候所做出的一些錯誤行為,有沒有真正的悔意。
然而事情的真相,究竟如何呢?
2017年,吳歡先生為紀(jì)念母親新鳳霞90歲冥壽,專門在自媒體平臺發(fā)文。文中特別提到:1966年,中國評劇院青年演員張少華,帶隊抄砸了新鳳霞家。并質(zhì)問張少華:你還記得那些往事嗎?
此時張少華因在一系列影視劇中成功塑造了老太太形象,而成為了深受國民喜愛的老戲骨。
然而吳歡的這條消息,一下子使得張少華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,一落千丈。
眾多網(wǎng)友表示震驚:實(shí)在沒想到在熒幕上以塑造淳樸善良的母親形象為主的張少華,在年輕的時候,竟然如此“兇橫模樣”。
緊接著,張少華在次日,便對吳歡的說法,做出了回應(yīng)。
她在文中寫到:她是接到評劇院的通知,才帶人趕去處理,并在安頓好老人孩子后回到評劇院匯報。
然而對此,吳歡卻堅持自己的說法。并在幾個小時后回應(yīng)張少華道:是非功過,善惡福禍,自古而然,并不奇怪,這便是“人間戲劇”。老戲唱辭有,“人在做,天在看,舉頭三尺有神明!”
也許很多人會認(rèn)為這僅是吳歡的一方之言。
然而,早在2012年,新鳳霞的女兒——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霜女士就曾在社交平臺公開表示:對張少華喜歡不起來。因為,她永遠(yuǎn)不會忘記張少華當(dāng)年帶頭到她家對新鳳霞批斗并大肆抄家的情景。而這一切,都是吳霜親眼所見。并直指張少華當(dāng)年是個非常激烈極端的造反派。
其實(shí),對于張少華的造反派形象,新鳳霞在自己的回憶錄中,也有寫明。
其中一段,就清楚地記錄了張少華等人,到她家抄家的情景。
并在文中提到張少華等四人將那些齊白石的字畫,捆在他們的自行車上,而且早捆好,四人騎上車走了。這些畫是他們幾個預(yù)先打算好要搶的。
那么,這些齊白石的字畫,后來去了哪里?
張少華從未對此做出說明。
通過新鳳霞、吳霜、吳歡等人的描述,張少華的造反派形象,已經(jīng)非常清晰了。
但在那個顛倒黑白的動亂年代,像張少華這樣的年輕人實(shí)在太多了。
我覺得,是那場運(yùn)動使他們變得面目扭曲,幾近瘋狂。
那么,張少華究竟有沒有將新鳳霞的腿打斷呢?
關(guān)于這一點(diǎn),其實(shí)新鳳霞的丈夫吳祖光,早在生前,就在自己的文章中有過專門說明。
后來,我看到吳祖光回憶新鳳霞的一篇文章,其中有一段對新鳳霞左邊膝蓋“半月板”受傷的情況,進(jìn)行了描述。
文中寫道:當(dāng)時劇院里也在大院里跪了一圈,一聲‘令下’,鳳霞身上挨了一重打,她本能地回頭看了一眼,卻是一個姓劉的青年演員,因為條件不好,平時不得重用,鳳霞出于好心曾特別找他和自己合演了一出《李三娘挑水》,要他扮演主要角色。劉見她看了自己,便更把她拉出來毒打,因此左膝蓋便受了重傷,導(dǎo)致成為永久的左膝至左肢癱瘓,終生無法恢復(fù)。
各位看得真,文中寫到的演員,是“他”,而并非“她”,而且那演員姓劉,并不姓張。由此可見,導(dǎo)致新鳳霞左膝至左肢癱瘓的人,并非是張少華。
所以張少華為自己進(jìn)行申辯,也能夠理解。
但她對自己在文革中所犯過的錯誤,卻從未道歉。
對于齊白石字畫的下落,也從未進(jìn)行說明。這就使得大家對她的不磊落,頗有微詞。
一個人,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?就是坦坦蕩蕩,不留遺憾,對不對?
如今,張少華已駕鶴西去,我想她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會走得這么不安穩(wěn)吧?
就算走了,還要接受那么多人的指責(zé),我想她在天之靈,也并不安寧吧?
其實(shí),人都走了,還有什么恩怨,是過不去的呢?
而且吳歡說,新鳳霞都早已原諒了她們,那么作為旁觀者,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呢?
我覺得吳歡在這一點(diǎn)上,就做得很好。他幾乎在第一時間,就表達(dá)了自己的觀點(diǎn):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。
吳歡也希望大家往事不再提,給已逝者留下一份體面。
我也一早表達(dá)過自己的觀點(diǎn):讓往事隨風(fēng)吧,讓恩怨消散吧。或者說,我們只希望,那灰暗的,將人的面目變得猙獰的日子,一去不返,只希望我們永遠(yuǎn)活在陽光下,展露笑顏。
本文由網(wǎng)上采集發(fā)布,不代表我們立場,轉(zhuǎn)載聯(lián)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ebhosting0.com/shbk/49377.html